怎么约高质量的茶,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附近品茶联系方式,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您现在的位置: 城市 > 江门分站 > 最新动态

大桥经济到来 江门重回珠江

2023年12月12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被江门人期盼多时的2024年,终于来到了眼前。

  两条万众瞩目的跨海大桥,恰好都在明年建成通车,即将历史性地提升江门的交通条件,乃至在粤港澳大湾区中的地位。

  江门以东,深中通道主线最近已经贯通,建成通车后江门将与前海、南沙等发展平台实现握手,届时从江门中心城区前往深圳只需要大约1小时。江门南部,黄茅海跨海通道西引桥顺利合龙,项目整体建设进度已超七成,建成通车后从江门大广海湾到横琴和澳门将实现半小时互通,到香港也将实现1小时互通。

  珠江八门入海,江门占其二,是典型的珠江口城市。早在20世纪80年代,江门是珠江两岸的明星城市,工业强势、侨资充沛,GDP一度位居全省第二,地位仅次于省会广州。然而这种优势并未一直保持。在新发展阶段,身处珠江西岸腹地的江门,因为远离珠江口核心城市圈层,长期以来掣肘着东岸各类高端要素的流动。

  而未来,一东一南两条大桥,将让江门重新“回归”珠江口,享受到更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红利,深度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四个重大合作平台的建设。

  那么,大桥开通在即,江门准备好迎接这场东风了吗?在等风来的关键时刻,江门还应该做些什么?

  桥会改变什么

  一座跨江大桥对一个城市来说意味着什么?大湾区有现成的案例。

  1997年香港回归前夕,虎门大桥飞架珠江口,随后20年日均车流年平均增长11.5%,带动了珠三角经济腾飞。5年前,港珠澳大桥开通,开启了大湾区城市群加速互联互通的新阶段,港车澳车“北上”成为湾区生活的常态。

  海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人们出行的障碍。而跨海大桥的出现打破了地理障碍,将海的两岸连接起来,加速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高效流动,激发出大桥经济的新活力。

  这两座大桥一旦通车,什么资源要素会往江门流动?市场遵循供需规律,取决于江门能给市场提供什么。

  纵观珠江口东岸城市所需,西岸兄弟城市所长,江门能够错位发展的比较优势有三:发展空间、产业基础、侨务资源。大桥一通,这三张“王牌”的作用将进一步叠加释放。

  而这三者之中,毫无疑问,空间是目前江门的最大优势,没有之一。

  今年,大湾区不少城市提出要破解产业空间瓶颈,想方设法为产业腾出空间,暴露出土地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土地,尤其是产业用地,成为城市发展珍贵的稀缺资源。

  这正是江门的“富矿”。

  江门陆地面积占大湾区1/6,超过港澳深珠莞中6城面积的总和,且开发强度仅11%。这些地不仅多,而且大。其一,里面有1395平方公里是连片大型产业集聚区,是全省新一轮布局面积最大、可连片大规??⒌牟导矍F涠?,省重点支持江门高标准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是大湾区里唯一,规划总面积有78.5平方公里,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时享受省直达的多重政策优惠。

  如果说市场主动对外寻求空间,是产业转移的强大推力,那么江门在这基础上还有两股辅助的拉力:产业基础和情感基础。

  产业转移是一项系统工程,局部迁移或整体迁移都意味着供应链体系的再造,考验着企业和城市的资源配置能力。江门是广东老牌工作城市,工业门类齐全,是省新一轮规划发展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的布局城市,不仅能为企业落户提供更多供应商选择,也能够保障产业链的韧性与安全性。

  同时,江门有遍布全球的530多万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华侨华人交流合作优势全国少有。曾经侨胞参与家乡建设、造福桑梓,如今,江门邀请乡亲共享机遇、共谋发展,前三季度规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增加值持续增长。

  可以预见,大桥经济下,一片新的“投资洼地”“价值洼地”将在江门形成,吸引大湾区乃至全球客商前来投资兴业。

  江门应该是谁

  今年8月,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召开,提出了一个新的目标: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奋力实现GDP等主要经济指标翻一番,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加速迈入万亿GDP城市行列。

  此时此刻的江门,距离万亿GDP还有多远?

  去年江门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773.41亿元,同比增长3.3%,增速排全省第二。今年前三季度,江门地区生产总值为2810.29亿元,同比增长5.3%,增速排全省前列。

  经济体量4000亿不到,目标却剑指万亿,江门为什么这么敢想?

  勇气是大桥给的。

  这两年,江门把大量精力投放在两片滨海新片区——其实也是同一片经济区——大广海湾经济区。

  为了迎接深中通道,江门携手深圳,在银湖湾滨海新区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实现“深圳总部+江门基地”“深圳研发+江门生产”“深圳服务+江门制造”跨市战略组合布局。为了迎接黄茅??绾Mǖ溃判指郯?,在广海湾经济区规划建设港澳科教产业滨海新城,打造面向港澳居民和世界华侨华人的引资引智创业创新平台。

  与大湾区“强市”跨城合作,是国家赋予江门的任务所在。

  早在2019年,《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就明确提出,支持江门与港澳合作建设大广海湾经济区,加快江门银湖湾滨海地区开发。

  位于江门东南部的大广海湾经济区,由银湖湾、镇海湾和川山群岛组成,规划面积3240平方公里——是南沙的4倍、前海的26倍、横琴的30倍、河套的832倍。

  过去4年,江门在这里成立了银湖湾滨海新区管委会、广海湾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经济区内的基础设施网络不断完善,产业项目加快布局,谋划建设粤澳(江门)产业合作示范区、珠西新材料集聚区、电力装备产业园、广海湾能源“双碳”产业园,为后续发展打下了基础。

  站在大桥经济的新风口上,大广海湾经济区正加快融入大湾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对于这个被写进《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大平台,江门更需要立足全国全省发展大局,聚焦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为大广海湾经济区争取更多国家级平台的资源。

  站得高才能望得远,只有看清了江门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的位置,大手笔谋划大格局,才能承接得住大桥带给江门3年、5年乃至更持久的效益,也才有机会实现万亿城市的新目标。

  现在要做什么

  时不我待,只争朝夕。

  能不能抓住这次“大桥经济”的机会,充分兑现江门的价值潜力,推动大广海湾经济区取得更多实质性进展,实现整座城市经济体量质的飞跃?江门不能等,必须主动出击。

  今年,江门一直在“筑巢引凤”,一边练内功,在园区和产业上下功夫,一边频频往外走,想要在“开放”二字中找到新的动力源。

  园区的成绩有目共睹。江门优化提升“园区再造”工程,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已获得4.9亿元资本金以及一系列叠加政策的支持,获得用地指标排全省前列。11月,江门重磅发布可供招商的超百宗“熟地”,面积超过3万亩,厂房载体超400万平方米,持续加码吸引本地企业增资扩产和新项目投资落户。

  市场的反馈也是正向的。前10月数据显示,江门工业投资增幅稳定在两成以上,全市引进投资超亿元项目371个,与去年同期相比大幅增长60.6%,完成全年目标的115.9%;计划投资额1775.9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88.4%。

  与此同时,江门前瞻性战略性布局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产业发展迅猛,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以求在大桥经济下抢占更多产业链布局的主动权。

  相较之下,江门许多开放的手段还处于沟通对接的阶段,需要更深入更频繁的互动,以期形成可落地的项目。

  例如,今年7月,深圳市市长率队到江门市考察交流,高水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8月,江门市委书记率队访问港澳,又赴横琴学习考察,深化多领域合作。11月,中山市党政代表团到江门考察,交流对接对口产业协作工作。

  跨城合作的信号已经很强烈,最终能否一锤定音,开花结果,还需要江门与广、深、港、澳等大湾区“强市”,与横琴、前海、南沙、河套四大平台,与周边城市密切沟通、深化合作。

  2024年的春天已经不远,拥抱大桥,江门仍需努力。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记者 李霭莹)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