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80天,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火炬,就将照亮广州的夜空。
在举国瞩目的赛场之外,一场以赛营城、赛城相融的“宜居全运会”早就在大湾区11城打响。
人们将在此看到一个适宜栖居的世界级城市群:这里没有地理的楚河汉界,只有轨道上的城市群舞;这里不设标准化的模板,唯见现代都市、千年文脉、山水江海、公园之城各美其美;这里不培育“水泥森林”,更希望让舒适与便利成为标准。
打造世界级的大湾区、发展最好的湾区,宜居是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内涵。大湾区11城转变城市发展理念,围绕“以人为本”加速奔向未来。
中国式现代化的宜居样本,正在珠江口加速生长。
跨城如同串门,拥抱湾区chill
卫星遥感视角下,大湾区宛如一片“星?!?,城与城浑然一体——“跨城如串门”,让人即便穿梭各地观赛,也能享受到“湾区如一城”的便利。
广佛同城——
每天,接近40万人在广州、佛山之间跨城通勤。早在2010年,两地就开通国内首条跨市地铁,将广佛串联起来。15年来,佛山已有3条地铁与广州地铁无缝衔接。
港深共轨——
高铁“一站直达”、通关“一地两检”、地铁“一卡通用”、跨境巴士“无缝对接”、文旅公交“免费乘坐”……随着深港两地“一小时生活圈”畅行无阻,港深居民“双向奔赴”成为生活新常态。
琴澳合鸣——
与澳门一水之隔的广东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目前生活居住的澳门居民超过1.6万人,购置了超6000套物业。在“一周一行”“一签多行”“澳车北上”等惠澳政策带动下,今年以来经横琴口岸出入境旅客超1000万人次,同比增长32%。
城市的边界“消解”背后,交通网络成了生活融合的血脉。
深中通道开通一年,日均车流8.6万辆,客流量突破300万人次,黄金内湾的“一小时生活圈”从蓝图变为脚下坦途。港珠澳大桥上,“港车北上”申请突破10万辆,“粤车南下”即将开启。
2024年5月,串起东西向5座城市的4条城际轨道交通线路实现首尾相连,“轨道上的大湾区”加速驶来。在十五运会开幕前,广州、深圳、东莞等城市将开通3条城际和7条地铁线路。
南粤大地上,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片区构成跨城通勤密集区。百万人次的“跨城上班”,每天都在上演。
坚持人口、产业、城镇、交通一体规划,大湾区打破空间的界限,越来越像“一座城市”。而这样一个打破城市边界的“生活共同体”,将会培育更多超越想象的宜居新场景。
山城湖海入画,实现“绿氧自由”
南岭之南,南海之北,三江交汇,让大湾区同时拥有山海城江的景色。拒绝千城一面,湾区11城以山水为砚、江海为墨,各书华章。
“万亿城市”东莞选择“显山露水”——
“半城山色半城水、一脉三江莞邑香”缝合了自然山水和城市烟火,提升“山、水、城”融合空间的城市品质和内涵。东莞规定,生态-农业空间面积不少于国土空间40%,在城市空间范围内保留10%的内部绿色开敞空间。
惠州不止百里海景,还有千年东坡——
乘着“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东风,惠州重新挖掘大文豪苏东坡寓居故事,建设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绘就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游客可以在全长218公里的最美旅游公路感受原汁原味的岭南风情。
珠海是座建立在公园之上的城市——
依托丰富海岸线资源,珠海建成708个公园,形成“森林郊野+都市特色+水网湿地+社区村居”四级体系,实现“300米见绿、500米见园”。
广州让更多人在大都市里“住有宜居”——
将城中村改造与保障房筹建、“好房子”建设、建筑业转型升级、落实“双碳”行动相结合,实现“一改多得”;以全运会为契机,打造“全民无界体育公园”,将赛事场馆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市民“无感参与、步行即达”。
生态和生活协同,自然与人文交融——没有标准化的城市模板,不同人都能在湾区找到属于自己的诗意坐标。
民生福祉“增值”,“湾”里别样温暖
大湾区城市的品格与魅力,不仅在于世纪工程、景观风物,也在于让人感到尊重和温暖。
中山的民生温度在“长者饭堂”的烟火气中升腾——
社区“长者饭堂”打造“最后一米”配送链,送餐员每日风雨无阻叩响长者家门,过去一年服务超130万人次就餐,6元就可享受一荤一素。
江门守护“生命起点”,保障母婴青少年安全——
将新生儿健康服务列入民生实事,为符合条件的孕妇免费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产前筛查,为新生儿免费提供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蚕豆病筛查,向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疏导、心理咨询服务。
实施3年的“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有效弥补了基层民生发展短板。
深圳对非深户籍学龄儿童实现“愿保尽?!薄?/strong>
扩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推动医疗资源向基层下沉,今年新增社康机构30家、总数达1000家以上;将符合条件的约10万名常住非深户籍学龄前儿童纳入居民医保参保范围。
肇庆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教育医疗资源——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托管帮扶四会市人民医院,打造医联体托管新典范,实现“大病不出县”的目标;通过和华南师范大学合作办学,不少原在广州、深圳、佛山就读的封开学子回流就读。
佛山以“名校领航”行动均衡教育资源——
发挥佛山一中、华英学校、石门中学等名校引领作用,以设分校区、托管等方式,下沉各镇街打造龙头标杆学校,促进教育资源均等化。
当民生“关键小事”成为湾区“国之大者”,群众用行动表达对湾区的选择——广东外省流入人口居全国首位,连续7年成为中国生育第一大省。以人为本,最是宜居。
80天倒计时,是盛会临近的声音,更是大湾区加速融合的脚步。“十五运”不仅是一场体育的盛宴,也是一次对“宜居湾区”理想的生动诠释。
这场属于湾区城市的“宜居全运会”没有终点。一个打破行政边界、实现高效互联、坐拥优越生态、共享普惠服务、充满人文关怀的理想家园将在此持续生长。
让我们共同期待,在这片热土上,一场体育盛事与现代化城市的精彩相遇。
策划 林焕辉 赵杨
统筹 何山 赵越 谢苗枫 曲广宁 吴志远 靳延明 罗丽娟 罗锐 黄舒旻 吴帆 潘晓晨 王勇幸
采写 刘亮
动图制作 刘宇恒
设计 严经纬 张雅
视频文案 王芃琹
视频制作 萧皓隆
视频素材 张冠军 董天健 朱洪波 鲁力 关铭荣 戴嘉信 廖明璨 龚名扬 王昌辉 李姗恒 叶志文 卢子衡 杨兴乐 刘宇恒
部分素材来源 十五运会和残特奥会广州赛区执委会、广州地铁、肇庆发布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