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约高质量的茶,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附近品茶联系方式,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对话湾区

中国工程院院士郭仁忠:大湾区应该是一支面向国际的“球队”

2021年04月02日 来源:南方网

[ ]

  【编者按】擘画宏伟蓝图,开启崭新征程。2021年,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迎来“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锚定远景目标,对“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作出了重要的系统谋划和战略部署。粤港澳大湾区信息资讯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门户网、南方新闻网将联合推出系列专访,与各领域的顶尖专家一起,集思广益,探索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大湾区如何把握住发展机遇,凸显城市群协同合作能力,实现数字化转型,成为了亟待思考、解决的问题。郭仁忠作为智慧城市与地理信息工程领域的知名专家,主持完成了多项技术成果。展望未来,大湾区该如何实现产业升级转型?又该如何建设现代化都市圈?针对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深圳大学智慧城市研究院院长郭仁忠。

图片

  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记者:“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目前,广东正加快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其中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打造数字经济创新高地。您怎么理解?

  郭仁忠:发展数字经济能够实现高效合理的资源配置,应该积极推进。有些人或许会担心发展数字经济将带来消极的影响,有些行业会因此而没落,甚至是消失。但人的需求是永无止境的,利用新的技术可能会取代某些行业,但必定会催生新的行业。

  我们过去说的物流是需要寄件人亲自出门寄包裹的,有时候还要到汽车站或是火车站才能找到托运点。以前寄东西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现在有专门的人员处理快递,有了更加明确的社会分工。现代物流行业通过数字化技术,把传统社会的服务模式、生产模式重组重构,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劳动,让更多人从传统的物流中解放出来,让我们有时间去做其他事情。实际上,给社会带来了更多的效益。在粤港澳大湾区总体经济发展好、创新程度高的情况下,把现代化、数字化的技术用于改造我们传统服务业和传统制造业,能够使人员分工更加精细,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事情,节约人力及时间成本,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

  大湾区各城市应注重协同团结

  记者:“十四五”规划提到,要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为重点,带动经济效率整体提升。您认为,深圳该如何更好地发挥先行示范区的作用,辐射带动广东省内其他城市和周边省区的发展?

  郭仁忠:大湾区是一个整体,我们说深圳是先行示范区,要发挥核心引擎作用,但我认为深圳也要和其他城市协作,共同形成持续发展的合力。

  像汽车,几十年前其实就是一个简单的机械产品,随着一代代的发展,汽车有了空调、音响,还有了智能驾驶、定制导航等,如今制造汽车需要更多的技术支撑。产业发展之后,它的内涵、技术含量、技术链条也会随之增加,如果产业所在的城市不能提供对应的技术支撑,不仅是这个产业,连城市也没法继续发展。

  技术升级以后需要更多的企业来形成产品。企业越多,需要的空间也就越多,这个空间必然会延伸到大湾区各城市之间的行政区划之外。我们的创新速度加快,新技术不断涌入到传统行业,就需要更大的空间集群,区域间协作合作才能符合现代产业发展的需求。

图片

新能源汽车的生产车间。

  大湾区各城市之间应该注重相互配合,协作团结,共赢发展。大湾区发展靠一个城市单打独斗是不行的,我们需要城市与城市之间的相互配合,形成整体实力。特别是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城市之间更需要团结起来,一起发展。过去我们仍局限于左邻右舍之间的关系,如今我们应该是一支“球队”,要一起出去跟其他国家打比赛,而不是在内部比赛。大湾区跟长三角、京津冀也不应该是竞争关系,而是一个合作关系。我们不该局限于区域之间的竞争,而是彼此协作,影响国内外市场,更好地实现发展。

  大湾区发展需要资源共享

  记者:您认为,“十四五”时期,大湾区应该如何以新发展理念更好地推进城市建设?

  郭仁忠:除了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大湾区应当进一步促进城市之间资源共享,不从单个城市的角度去考虑,而是从大湾区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大家庭。例如在交通方面,要真正做到让老百姓之间互相连接起来,光说高铁就不行,需要做到交通日?;?、公交化。设计交通设施时应该把大湾区当成一体化的城市去对待,在人力、物力、资金、技术等各方面减少不必要的行政许可。在医疗方面,最好能做到大湾区任何一个城市的老百姓,到大湾区内任何一间医院看病、报销都是无障碍的。

  只有做到把一个城市的资源变成大湾区的资源,把一个城市的人才变成大湾区的人才,提高各城市之间的配合度,才能实现资源共享,减少不必要的内部消耗,促进区域间融合发展。

图片

穗深城轨列车。

  记者:黎妙娟、詹海珊、娄晓希

  摄影:詹海珊

  统筹:何静文、门丽丽

  策划:唐莉娜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