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五大战略定位之一。
《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下称《南沙方案》)提出,要强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聚集。这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目标一脉相承。
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主要承载区之一,南沙正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在省级层面将提供哪些支持?日前,省科技厅厅长王月琴接受南方日报专访。
围绕南沙科学城构建多层次科研主体创新平台
记者:《南沙方案》将“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作为五大任务之首,强调打造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省科技厅为此已经做了哪些工作?
王月琴:一是支持高水平建设南沙科学城?!豆阒菽仙晨蒲С亲芴宸⒄构婊?022—2035年)》已获省政府批复、市政府印发实施;南沙科学城管委会挂牌成立,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快建设中国科学院明珠科学园。明珠科学园一期南部组团已投入使用;中部组团、北部组团已完成土体平整,具备施工条件。大湾区全空间无人体系及低空经济产业孵化基地揭牌暨广天院飞演指控中心在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明珠科学园园区揭牌成立。三是推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技园获批全省首个具有粤港澳合作特色的大学科技园。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联合江门双碳实验室建设粤港碳中和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获批第三批省级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四是加快推进南方海洋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广州)建设的崂山实验室广州研究院揭牌运营,积极承担国家战略科技业务,打造具有南海特色的创新基地。冷泉生态系统研究装置项目于2025年2月底开工建设。广东智能无人系统研究院科考码头一期竣工,“瞭越”号综合科考船圆满完成5次海试任务,进一步提升在海洋科考和海洋资源开发方面实力。
推动企业资源与人才资源加速集聚
记者:南沙作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平台之一,不仅是支撑带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战略载体,也吸引企业、人才等一批创新资源落地。在持续优化南沙科技创新生态方面,省科技厅有何行动举措?
王月琴:在吸引企业资源落地方面,省科技厅大力支持南沙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一是积极培育科技企业。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全社会R&D经费投入强度5.48%,再创新高。全区集聚高新技术企业超1300家、“专精特新”企业超过1000家,17家企业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二是支持南沙加快发展数字产业。围绕广州数据交易所打造的规范、便利、高效、繁荣的数据产业生态,落地了全国首例数据跨境交易案例。三是推动关键领域产业发展。推动引进芯片材料、设计、设备、制造、封测等关键领域企业落户,澳晶芯、忱芯等领域企业均已注册落户南沙。芯粤能2024年全年总产值超1亿元,芯聚能2024年全年产值约9亿元,南砂晶圆已建成年产20万片各类晶片产能,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名单。四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进南沙创建广东省未来生命健康产业园,已集聚约400家生物医药企业,产值超360亿元?;霞际踝浦行睦奂莆?390家企业解决技术难题1172项,撬动企业研发投入超过4亿元,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36亿元。
在吸引人才集聚方面,省科技厅大力支持南沙打造高端人才集聚区。一是大力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聚焦高精尖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扩充外国高端人才和外国专业人才的认定范围。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积极做好外国专家、外籍及港澳台高层次人才审批认定工作。二是吸引战略科学家和科技领军人才。加强与广东院士联合会合作,发挥好粤港澳院士专家创新创业联盟平台优势,吸引院士专家团队来南沙创新创业。在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高端领军人才创新团队、创业团队认定中明确科研人才、团队核心成员量化要求,在与中国科学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中规定战略科学家等人才招引考核指标,形成以项目聚人才、以人才兴产业的良性循环。南沙科研机构集聚人才超3000人,高新技术企业现有研发人员约30000人。三是积极探索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等重大科创平台为试点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综合改革;与香港优才及专才协会、澳门专才发展学会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在香港、澳门、南沙同时揭牌成立“粤港澳人才协作办公室”。
提升重大科研平台科技攻关与服务产业能力
记者:《南沙方案》提出到2035年,南沙区域创新和产业转化体系更趋成熟,国际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能力明显提升。下一步,在持续深入推进《南沙方案》落实工作中,科技部门如何落实部署?
王月琴:一是建强做实南沙科技力量??萍疾棵沤允凳赌仙撤桨浮肺芮R?,充分用好省南沙工委统筹协调作用,强化科技工作重点环节的统筹、重大科技任务的组织协调、科技创新的全链条管理、科技管理工作的协同联动。加快提升南沙重大平台创新能级,加大对南沙重大创新平台的支持方式与力度,积极争取在南沙布局更多高能级平台,进一步提升南沙重大科研平台的科技攻关、服务产业能力。
二是强化粤港澳三地科技联合创新。持续探索完善联通港澳、接轨国际的科技创新管理机制,鼓励粤港科研机构联合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项目,强化基础研究、应用研发及产业化的联动发展。加快香港科技园南沙孵化基地投入运营,联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共同开展粤港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强化基础研究、产业联动和人才支撑。支持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大学科技园建设发展,高标准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力促更多港澳成果在南沙落地转化。
三是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科技部门将持续深化改革创新,常态化推进科研用物资跨境正面清单制度,积极推动粤港澳物流数据跨境合作。通过政策支持、对外宣传、赛事奖励补助等方式,吸引更多香港、澳门企业落户南沙?;旌么笸迩蒲厶?,充分利用大湾区科学论坛永久会址建成、南沙属地办会的优势,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吸引国际高端创新机构、研发中心、国际科技组织等落户南沙。大力支持港澳创业青年内地行、海外人才赴粤交流,吸引高精尖科学家和创新创业团队集聚南沙。支持南沙科技型企业培育工作,推动华南技术转移中心和广州南沙科技成果转化联盟做大做强。支持南沙发展智能新能源汽车、新型储能、集成电路、生命健康等重点产业领域。深入实施外籍“高精尖缺”人才认定标准试点,优化外籍人才服务。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记者 吴冠霖 统筹 黄少宏 柳时强 )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