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前海大厦13楼会议室里座无虚席,小马易行、标普云科技、英智创新、百度智行等众多新锐企业代表赶来参与“前海深港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企业入驻启动仪式”,直至散会他们仍在场外热烈讨论。
深圳市人工智能产业协会统计显示,以实际注册落地为基准,2023年前海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达289家;前海信息服务业营收实现2213亿元,增长51.5%?!罢馐恳颜忌钲诘?2.75%,相对于前海面积,比例是极高的。”协会执行会长范丛明对比3年数据发现,前海在人工智能核心基础层和技术层发力明显增强,且出现了一些颠覆性技术创新。
“人工智能”即AI。随着ChatGPT、Sora的出现,AI愈发成为全球科技创新关键领域和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的重要驱动力,推动市场抢占潮头。
作为科技创新的新秀区域,前海为何能快速集聚人工智能企业?在行业现状下,前??梢宰魇裁赐黄??
1.前海人工智能企业“长”啥样?
头部企业不少 以应用层为主
近年来,深圳加快AI产业布局和规划,先后出台《深圳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规划》《深圳经济特区数据条例》《深圳市加快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行动方案(2023—2024年)》等。2023年,深圳AI企业超过2200家,主要集中在南山、宝安,合计占比逾半。
前海虽一直有人工智能企业入驻,但自2021年9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发布,前海扩区和首次赋予“加快科技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重大任务后,该产业才进入发展“快车道”。
目前,前海人工智能企业数量达289家,其中,基础层39家,技术层37家,应用层213家,涉及机器视觉、数据挖掘、智慧金融、智慧物流、智能网联汽车、大模型等领域,已引育商汤科技、思谋科技、小马易行、海柔创新、微众银行等一批人工智能领域头部企业。
其中,思谋科技发布全球首个工业多模态大模型,把丰富的数据能量持续转化成新型工业化的技术助力。
小马智行获颁首个深圳市级“智能网联汽车无人测试”许可及宝安区智能网联汽车无人商业化试点许可,开启“主驾位无安全员”的自动驾驶无人化测试及全国首个一线城市中心城区的无人驾驶出租车商业收费运营服务。
粤十机器人自主研发了全亚洲首个专用于冷链冷库作业场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引领全球冷链园区无人化、智能化升级。
“北京的人工智能产业特点是‘科研技术开发+资本’,上海是大力发展‘算力集群+科研技术能力’,深圳是‘场景开放+应用’,前海人工智能企业也是以应用层为主。”范丛明说,目前国家正在大力推进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和合肥的人工智能策源地建设,深圳正不断向产业链核心基础层和技术层进军。
2.人工智能企业因何选择前海?
产业扶持面广 创新试错空间大
人工智能企业快速在前海集聚的原因是什么?“产业扶持政策全面”是企业给出的第一个答案,特别是前海以2024年“一号文件”形式印发出台《关于支持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应用的若干措施》(下称《措施》),让众企业感到振奋。
“2020年至今,人工智能蓬勃发展,颠覆性技术迭代发生,但仍有不少堵点、断点和卡点。出台产业落地政策,可让企业更加放开手脚去创新。”英智未来首席执行官刘克鸿说。
入驻前海3年的标普云创始人、董事长杨蜀也感受到前海对科技企业的重视?!叭魏渭际蹙赫阶詈蠖际亲试春腿瞬啪赫G昂T谌瞬盘乇鹗俏惩馊瞬欧矫?,有很多实际补贴?!洞胧范怨居绽锶斯ぶ悄苷急?、实际商业案例成果等都有相应奖励,鼓励提升企业、客户和商业模式的AI含量?!毖钍袼怠?/p>
其次,“创新和试错空间大”也是企业共识。刘克鸿认为,前海作为深港合作区和大湾区创新发展“桥头堡”,“在网络空间上,在与香港的数据跨境交流上,区位优势明显”。
小马智行副总裁贺星最大的感触是“前海的观念开明又开放”?!白远菔黄笠档那捌谘蟹⒅芷诔?,且在公共道路上测试也对公共安全有一定挑战,但前海对企业有足够的包容度和信任,给予大力扶持,帮助企业成长。”贺星直言,得益于前海支持,公司三大主营业务飞速发展,自动驾驶实际测试里程已达3000万公里、全无人驾驶测试里程60万公里、卡车商业货运里程50万公里,有超过300辆自动驾驶乘用车和超150辆自动驾驶卡车车队。
“我们在深圳开通了两三百个站点,集中在前海和部分热门商圈、餐饮点为市民提供类似网约车的无人驾驶乘用车服务??ǔ捣矫嬖蚣性诟上吆妥ㄏ呶锪鳌⒏劭诔【?,做定制化物流运输服务?!焙匦潜硎?,下一步公司拟在两年内把一线城市车辆规模扩大到1000辆。
此外,众企业非常支持产业集聚区的打造?!罢庑纬闪瞬瞪蠹一峄ハ喑晌舷掠尾祷锇?,也有更丰富的应用场景?!绷蹩撕杷怠?/p>
3.突破AI发展瓶颈前海能做什么?
试点跨境数据库服务 探索建离岸数据中心
尽管深圳在人工智能产业持续发展,但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认为,仍存在“算力短板、数据中心限制和数源短板”问题。
“AI对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所需算力每100天将会翻一番,未来5年内全球算力将较现在增长超100万倍?!焙裼钊衔?,应设立人工智能先行试验区,并以此为依托,突破数据中心容量限制,进行数据中心碳排双控试点、离岸数据中心试点,推进接入国际海缆。
胡振宇建议,在先行试验区探索建立大型超高密度数据中心、多租户数据中心,建立“算力基地+算力调配枢纽”。同时,通过自贸区延伸区,以授权清单等方式突破法律和政策障碍,建设离岸数据中心,增强国内外AI企业集聚度。
事实上,前海已针对上述短板有所动作。目前,落户于前海的深圳首个信息通信领域国家级基础设施——“国家(深圳·前海)新型互联网交换中心”已于2023年底,与前海管理局共同发布“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算力服务平台”,现已接入15个算力资源池,算力规模超5000PFLOPS,正式为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的人工智能团队提供算力服务。
以刚接入该平台的国内首家手绘视频的软件开发、平台搭建及制作公司来画为例,其算力成本已降低近40%、网络响应处理效率提升40%,有效提升了AI内容创作平台用户的使用体验。
2024年1月,前海深港人工智能算力中心启动。作为珠三角当前投资运营规模最大、算力最高的智能计算中心,其建成后,AI算力规模将达到每秒50亿亿次,相当于一小时可完成16亿张图像处理、190万小时语音翻译、0.7万公里自动驾驶AI数据处理。
同时,《措施》提出,支持香港企业、科研机构在前海合作区设立专业机构,试点提供跨境数据库服务。
(记者 张玮)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