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约高质量的茶,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附近品茶联系方式,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大湾区大平台

越过“河”,跨过“谷”,创出“路”|河套这两年①

2025年08月06日 来源:南方杂志

[ ]

  工作日的上午,河套深港跨境直通巴士,离开香港科学园,越过深圳河,35分钟抵达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一杯咖啡的时间就完成了“点对点”通勤。供职于某独角兽公司的专家张教授,则习惯于乘坐早班高铁,西九龙出发到福田十几分钟,享受“地铁式”的同城体验。

  这就是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过河者”的日常。

  跨小河,开先河。2020年10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规划建设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2023年8月8日,国务院发布《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河套规划》),总面积3.89平方公里的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上升为国家战略规划。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甄建宏摄影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甄建宏摄影

  短短两年时间,河套深圳园区聚集了超440家科技企业、200个高端科研项目,1.5万名科研人才。从深港协同创新中心44层俯瞰一河两岸、一区两园,室内展陈的更新速度比不上目之所及的变化速度……

  深港两地在科研创新上的融合“截弯取直”,正向着“世界级科研枢纽”目标迈进。

  乘着东风“过河”

  为什么要“过河”?

  陈福荣教授常常被人问及这个问题。

  他少年在中国台湾省成长,青年赴美求学,1990年归台任教,2018年接受香港城市大学的邀请,担任材料科学及工程学系讲座教授,近几年又越过深圳河,担任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院长。万里归舟,系于河套。

  陈福荣的答案是:“科研数十年,我在这里找到了技术产业化最好的土壤?!?/span>

  近20年来,陈福荣专注于电子显微镜的研究。这不是个热门赛道,却是典型的尖端技术领域。透射-扫描电子显微镜是电子显微学中最具代表性的高端设备,核心技术长期被发达国家垄断。而他研究的,是能打破这一结构性瓶颈的新方案。

  “我们有技术、有人才,万事俱备,缺的是‘东风’:市场和资金?!彼叛弁?,深圳河那边,祖国的广大腹地,东风正劲。

  香港城市大学也正是看中了这点,成为第一个入驻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的香港高校,陈福荣担任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院长,两地联动推进转化。

陈福荣教授与其团队成员。图源深圳发布

陈福荣教授与其团队成员。图源深圳发布

  设备要真正落进应用场景,需要完整的精密制造供应链支撑。为此,陈福荣带领团队跑遍了珠三角,从光学加工、真空部件到电子控制系统,几乎所有关键环节,他们都能很快在本地找到匹配资源。

  在这样的背景下,2022年,陈福荣团队研制出我国首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时空分辨率紧凑型透射扫描一体化电子显微镜,实现了关键设备尖端技术的国产突破。

  2022年,团队计划把在深圳研发成型的显微镜运往香港同步发布,但由于类高精密成像装置的科研设备不属于普通通关品类,在深圳海关所属福田海关的监管保障下,福田区积极协调多方,最终实现了河套首例科学仪器跨境调动,为科研成果在深港两地自由流动及研发需求开创先河。

  走进港城大物质科学研究院(福田),还能看到许多乘风“过河”的研究成果在这里落地生花:“智慧变色玻璃”可以阻隔红外线,未来与光伏技术相结合,可降低能耗,推动建成零损耗零碳建筑;3D打印陶瓷前驱体能在第四维度实现可编程自主变形,可应用于3C产品与航天零部件制造;基于液体活检技术、通过血液样本实现肿瘤精准诊疗的仪器,已正式投入临床应用……依托合作区,港城大在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按下加速键,推动更多技术进入市场。

  这两年来,随着《河套规划》落地,“过河”者越来越多,中国科学院香港创新研究院、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国际临床试验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也相继“过河”。深港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的作用更加突出。

  跨越“中试谷”

  除了创新开放合作先导区,河套深圳园区还有一个“粤港澳大湾区中试转化集聚区”的定位。

  “中试转化”的概念,对很多人来说还很新鲜;对于产业来说,则是跨越“死亡谷”至关重要的桥梁。

  走进位于河套深圳园区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基地,大大小小的机器人陈列其中,有的是挂轨巡检机器人,有的是消防机器人,有的是侦查救援机器人……在这里,它们要在不同应用场景下进行标准规范测试,才能正式“毕业”,进入量产。

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测试产品。图源河套深圳园区

具身智能机器人中试平台测试产品。图源河套深圳园区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科学技术走向现实生产力,其中有一个转化的‘死亡谷’。如果不能解决量产的相关问题,这些项目就不可能落地?!敝忻嚎乒せ魅斯鞠喙馗涸鹑私樯?,传统理解中的中试,是将环境模拟出来后,进行元器件和机器的可靠性测试。中试基地则是结合深圳人工智能产业先进的特点,与香港高校、海外团队进行大量人才引进,对机器人的具身与智能能力进行中试测试?!爸挥芯庖还?,机器人才能融入各个行业,真正解决问题”。

  当下的医药研发创新,需要借助大量实验来发现原理、验证猜想。其实验次数多,验证周期长,复现难度大。

  河套深圳园区的晶泰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自主实验平台实现了由人工智能调度系统控制、机器人实验工站集群执行操作、垂直领域行业大模型指挥推进。这是一种以数据驱动的医药研发新范式,在减少实验次数、提升科研成功率、促进医疗自动化智能化方面成效显著。

晶泰科技实验室。图源河套深圳园区

晶泰科技实验室。图源河套深圳园区

  牵头建设河套智能化自动化药物发现中试平台的晶泰科技,是在河套深圳园区成长起来的“人工智能+药物研发”独角兽企业,2024年6月在港交所上市。

  中试平台一头连着创新,一头连着产业?!逗犹坠婊访魅诽岢鲆爸惺宰矍钡母拍睿褪谴蛟旃室涣髦惺宰衿教?,布局具身智能、先进生物医药、前沿信息与能源材料、国际科技服务业等重点产业,以高密度活跃度关联度的创新要素,驱动深港产业聚变升级。

  去年6月,河套深圳园区已建成的4家中试平台和拟筹建的6家中试平台获得授牌,基本实现了重点产业领域中试能力全覆盖,未来将推动越来越多产品跨越“中试谷”。

  创新规则试验区

  走进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二楼的科创空间,可以看到不同肤色的科研人员,在用不同语言进行探讨。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图源深圳发布

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图源深圳发布

  刚从法国巴黎出差回来的崔正阳,穿越大堂径直走进帕普科(深圳)新材料有限公司实验室,跟外籍同事兴奋地交流着最新的信息。她向到访的《南方》杂志记者热情地宣布:“我们实验室很快要换一个更大的场地了,河套发展署相关工作人员已经跟我们对接了相关仪器设备入关,以及境外科研经费转入事宜。这个深圳速度对接得非常快?!?/span>

  帕普科(深圳)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Papkot)是一家来自法国的新材料科技企业,2021年落户香港,2024年入驻深圳分园。在入驻深圳分园的一年里,Papkot迅速在内地市场扩展,找到合作伙伴,有力支持公司在全球扩张,并于今年2月宣布成功完成A轮投资,与Fedrigoni战略联盟,加速全球包装去塑化进程。

  公司亚太及中东区域总经理Matteo表示:“香港科学园是通往亚洲的门户,而香港科学园深圳分园则提供了通往中国内地的通道?!?/span>

  作为国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深圳元戎启行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戎启行”)自2019年成立以来,高度重视研发效率与工程落地的结合。在元戎启行总部选址之初,便将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视为技术研发与场景验证的理想支点。

  “依托珠三角完善的人才集群和河套合作区的政策优势,为我们推进VLA(视觉—语言—动作模型)的技术布局提供了关键支撑。未来,我们也将借助河套合作区开放包容的政策机制,在技术研发、模型迭代以及量产交付等方面持续加速。”元戎启行副总裁唐瑶表示。

图片

搭载VLA模型的车通行潮汐车道。图源福田发改

  粤港澳大湾区是在“一国两制三法域”的条件下建设的,没有先例可依。经过“一号通道”直达香港,“白名单”科研机构人员便捷穿梭于深港两地办公室;通过“科汇通”试点业务,越来越多科研机构拿到了香港转入的境外科研经费,破解科研资金跨境难题……合作区以创新规则为支点,推动与国际规则机制“软联通”。

  45年前,深圳经济特区设立,掀起改革开放的时代大潮。如今,深港携手在河套“跨小河,开先河”,驱动科技创新时代“高铁”,联动湾区各区域动力车厢、动力源,按照国家规划方向,叠加优势,先行示范,共同打造世界级科研枢纽。

  记者 杨洋 许俊仟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