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约高质量的茶,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附近品茶联系方式,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栏 > 大湾区大平台

又一批新项目将落户这个基地,他们缘何来南沙创新创业?

2025年08月26日 来源:南方+

[ ]

  “来这以后,通过学校以及基地的资源,创业进程一直被加速,像充了‘氮气’一样。”

  今年6月,硕士毕业、即将入学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简称“港科大(广州)”〕的闫腾,“无缝”在南沙开启自己的创业生涯。由其与导师创立的驭灵智控(广州)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机器人欠驱动灵巧手及多模态情感陪伴机器人,目前已完成多项实验室原型开发。

  去年9月,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正式揭牌,依托越秀iPARK粤港智谷,分两期提供2万平方米空间,重点孵化人工智能、新材料、微电子等领域的创新项目,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的标杆平台。

闫腾与驭灵智控团队。

  日前,基地完成第四批15个项目的评审工作,一批新项目即将签约入驻。成立不到一年,该基地便吸引近40个初创项目落户,驭灵智控正是其中之一。

  炽热面孔与年轻团队

  在接受完采访之后,闫腾仍孜孜不倦地向记者讲述着团队所研制的多款机器人灵巧手的优缺点,“闪闪发光”的眼里满是对创业的激情。

  几年之前,“00后”的他还没有明确的创业想法。“当时和导师做了几个横向项目,一心想着毕业后就入职大厂?!?/p>

  在结识了现在的导师——港科大(广州)信息枢纽人工智能学域/系统枢纽智能交通学域双聘助理教授钟秉灼之后,闫腾决定继续读博。受港科大(广州)的创新创业文化影响,他也走上了创业这条路,与导师和团队创立驭灵智控,成为公司的CEO。

  “我们希望做一款有温度的、家电级别陪伴机器人,既有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又有桌面机器人的陪伴能力。”目前,团队已经搭建首代原型机并加以测试验证,相关技术正从实验室研究向产业化迈进。

  在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这个“年轻”的平台,一张张炽热面孔、一个个充满干劲的团队正在加速汇聚。

  每周,徐小计都要往返南沙与香港两三次,拥有广州芯砼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香港)产品经理与港科大在读博士生的双重身份的他,需要兼顾南沙的创业与香港的学业。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

  芯砼科技研发的机器人系统能够在21米作业高度进行多场景的立面安装,未来还将支持70米作业高度。去年,在产品获得多个奖项之后,受导师鼓励,徐小计与团队决定成立芯砼科技,继续迭代产品并推向市场。

  场地,则成为创业路上的首个“拦路虎”。“之前考虑过深圳,但很难找到比较大的场地进行产品组装及试验?!蓖哦恿硪晃桓涸鹑送跏澜鼙硎?。

  一次“偶然”,让他们来到了南沙。今年5月,在参加南沙“青出于南”香港宣讲会后,团队了解到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的存在。没有犹豫,团队当即决定将成果带来南沙转化。

  “‘双十五’税收优惠政策、面向港人的创新创业政策都非常吸引人。最关键的是,基地能够提供相当大的场地,方便样机进行各种试验与展示?!毙煨〖扑怠?/p>

  2023年,港科大(广州)智能制造学域主任汤凯教授带领三名博士生联合创立了智科自动化,开展增减材一体化加工的科技成果转化之路。团队基于智能激光熔覆技术向市场投放了RA420辊刀刀线熔覆专机,该产品能够降低辊刀生产制造70%的原材料成本,节约50%的加工时间。

  去年入驻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后,智科自动化在港科大百万奖金国际创业大赛中崭露头角,获得百万奖金的同时,大大提升知名度,进军国内外市场。

  “今年,我们完成千万级天使轮融资,拓展研发团队、购置设备,正在基地搭建近1000m2的生产车间,发展走上快车道?!惫靖涸鹑顺略吨舅?。

  打造创新创业共同体

  2022年2月,北京冬奥公园,奥运史上首次机器人水下火炬接力惊艳世界——

  水陆两栖机器人手持燃烧火炬,沿冰壶赛道旋转滑入冰洞口,一台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向其靠拢,两台机器人手持火炬在水下精准对接点火。

  中科灵鲛(广州)海洋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刘鑫宇是研制团队的一员。去年,刘鑫宇决心抓住水下机器人的市场机遇,义无反顾创立了中科灵鲛,并入驻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其研发的“灵鲛-S”水下机器人以“浑浊水下基础设施3D重建检测”为特色,通过水下结构物的光学彩色3D重建和精细声学测绘,实现浑浊水质下的实时图像增强,广泛应用于大坝裂缝检查、闸门漏水检测、海关边检等领域。

中科灵鲛研制的“灵鲛-S”水下机器人。

中科灵鲛研制的“灵鲛-S”水下机器人。

  楼上楼下的创新共同体,是刘鑫宇入驻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后的最大感受,“这里的机器人团队很多,团队之间关系又非常好,而机器人的研发组装需要各种型号、大大小小的螺丝钉,有时候买又来不及只能拿着一颗螺丝到处去借,正是在这样拼拼凑凑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把机器人做起来?!?/p>

  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采用“前店后厂”模式,由港科大(广州)及广州市香港科大霍英东研究院负责项目引进、产学研对接等市场化服务;政府提供政策支持与空间保障,形成“孵化—加速—产业化”全链条支撑。

  凭借在新材料工艺研发及应用领域的经验积累,2021年,曾在多家外资企业的供应链及生产部门担任高管的侯滨,创建了碳境科技并落户南沙资讯科技园,投身于碳纳米管填充功能性加热薄膜材料的研发及产业化。

  团队自主研发的纳米复合薄膜加热材料,具有超低功耗、快速升温、均匀发热、柔性可定制等优势,不仅能用于服装、暖菜垫、烤盘等日常生活用品,还能够用于工业管道加热及除冰等场景。

  去年,碳境科技不仅在横沥生物医药产业园建成生产基地完成扩产,还在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建设了研发及展示中心?!罢饫锞S写葱麓匆档木榉窒怼⑼度谧实耐平榛?,以及前沿技术研讨活动,这些都加速了企业的科研转化速度并带来了创新的灵感。”侯滨表示,“我们希望进一步依托港科广的创新平台,推动科研创新合作与工艺技术迭代,无论是创新氛围还是交流合作,庆盛这里都是优质的选择?!?/p>

碳境科技纳米复合薄膜加热材料生产设备。

碳境科技纳米复合薄膜加热材料生产设备。

  以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为基础,南沙正加快打造环港科大(广州)创新区和南沙科学城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无缝承接广州大学城、港科大(广州)等大湾区高校院所科研人员创新创业需求。为充分发挥国际创新创业社区的核心载体作用,8月29日,南沙还将召开共建大湾区国际创新创业社区推进会,统筹政府、高校、企业、资本等多方力量共建服务生态,整合政策、空间、资本、技术、数据等要素资源,推动实现创新成果互利共享。

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港科大(广州)科创成果转移转化基地。

  在刘鑫宇看来,创新创业生态的构建就像搭机器人的过程,“尖端的想法就像‘算法’,将顶尖的团队、人才、要素等‘零件’堆起来,最终组成可以动的‘机器人’——创新创业模式,尽管这条路不会一帆风顺,但大家互相‘借螺丝’修修补补,最后一定会成功?!?/p>

 ?。钦?任燚 通讯员 吴恩光 陈保良)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