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群纯粹而坚韧的“幕后英雄”。他们曾是叱咤赛场的优秀运动员,退役后转型为教练,带着初心与热爱从内地奔赴香江。他们不仅为香港培育出一批优秀运动员,更积极推动香港与内地展开体育交流,双向奔赴、共创佳绩。
站在羽毛球场地,拿着大号的乒乓球拍,却像网球一样打……这就是当下正流行的匹克球。近年来,新晋网红运动匹克球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火起来了,慕名加入的爱好者日益增加。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第一中学,一名身穿红色工作服的青年在偌大的泳池边四处走动,时而在黑板上写着板书,时而伏案在本子上圈圈画画。正值考试周,他的学生已经停止了本学期的训练,但他还是习惯每天到训练场走走看看。
祖籍是东莞,成长在澳门,孙嘉蔚称自己为大湾区青年。近年来,她邀请非遗传承人和学者来到澳门进行交流座谈,组织澳门青年来到东莞打篮球比赛,为两地搭建起互相交流的“青年桥”。
在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的一处农场,翠绿的菜叶尽情伸展,工人们正利用流水线快速采摘成熟的蔬菜。澳门青年孙振鸿和合作伙伴穿着雨靴在大棚中忙碌。2017年,国家正式提出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发展规划,孙振鸿和来自香港的合作伙伴姚力元一拍即合,决定在大湾区内地城市拓展业务。
一群土生土长的澳门人,来到横琴生活创业就业。他们在双城之间穿梭,有怀抱创业理想的青年人、了解两地法律的专才,也有关怀跨境养老的社工和创作天马行空的摄影师。这群澳门人正与合作区的发展同频共振,同时也诉说着自己具体而微的人生故事。
在香港就读期间,苏健峰选修了大湾区相关课程。今年上半年他选修的课程中,有一门课要求同学们提交一份大湾区生态旅游规划方案。苏健峰和同学们一起来到深圳参观生态旅游景点,对大湾区发展有了新的感受,也激发了他未来继续深耕大湾区的追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