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约高质量的茶,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附近品茶联系方式,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专题专栏 > 专题 > 大湾区 大商机 > 动态要闻 > 最新动态

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东莞接连发布两个产业政策

2025年05月09日 来源:南方日报

[ ]

  近日,《东莞市加快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7年)》(下称“智能机器人计划”)发布,通过六大工程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继智能机器人计划发布后,东莞发布配套政策《东莞市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下称“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通过七条含金量极高的举措,构筑高技术、高成长、大体量的产业新支柱,打造智能机器人创新成果转化示范区、先进制造集聚区和集成应用引领区,推动东莞成为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新高地。

  按照计划,东莞力争到2027年,在核心零部件、多模态感知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灵巧操作技术等方面取得突破,建成一批研究创新平台;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达1000家以上,形成120家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企业梯队,集群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建成不少于3个智能机器人主题产业集聚区;遴选发布不少于50个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建成一批智能机器人应用示范工厂。

  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认为,“智能机器人计划”阐述了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意义,而“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则是回应企业所关切——如何发展智能机器人产业,因此这两个政策紧密相连。东莞聚焦智能机器人产业,接连发布两个政策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东莞已具备智能机器人产业的雄厚基础,二是凭借目前的技术基础、人才资源、研发平台条件,东莞相信短期能在智能机器人产业实现突破,从而形成先进制造业和新质生产力的示范效应。

  六大工程

  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此次“智能机器人计划”有五个主攻方向,分别是巩固工业机器人优势、补齐前端创新能力短板、强化整机制造牵引示范、打造完备高效供应链、拓展场景应用空间。

  为了实现发展目标,“智能机器人计划”将通过实施技术创新工程、实施核心制造工程、实施平台升级工程、实施企业培育工程、实施应用示范工程、实施招商引智工程六大工程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

  “六大工程”具体有哪些任务?

  记者发现,“六大工程”中的“技术创新工程”,尤为支持企业开展机器人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该工程指出,以人形机器人“大脑和小脑”、机器视觉、人机协作、自主决策为主攻方向,重点突破复杂动态场景感知、实时精准定位、自适应智能导航等共性技术,提升智能机器人控制、传感和协作性能。

  前不久,作为“广东机器人七??汀敝坏耐厮勾?,自主研发的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就相当于人类的“小脑”,让机器人能借助AI大模型强大的实时推理能力,精准识别各类货物与料盘,并自主完成高精度操作。

  正因为新一代智能机器人控制平台,拓斯达成功入选“2025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优质企业”名录。这意味着拓斯达从单一的“机器人控制器”技术,迈向更为先进的“具身智能控制平台”的关键生态位上。

  拓斯达董事长兼总裁吴丰礼表示:“人工智能助力机器人完成‘体力’到‘脑力’的升级?!贝郴魅耸潜喑淌娇刂疲粲谥葱邢低?,侧重于“体力”,如精度、速度和刚性。而智能机器人则基于生成式技术,是智能决策系统,在保持体力优势的同时,更加强调“脑力”层面,包括感知、学习、决策和指挥能力。

  优质企业培育行动,是激发新型工业化的微观主体活力的重要举措。按照计划,东莞计划到2027年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集群相关企业达1000家以上,形成120家以上“单项冠军”“专精特新”企业优质企业梯队,集群相关产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

  为了完成上述目标,“六大工程”重点提出“企业培育工程”,通过四个方面提升企业的“培育力”。一是培育行业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领军型企业;二是壮大细分领域优质企业群,打造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独角兽企业,培育一批系统集成应用企业;三是强化产业链协同,精心遴选具有核心引领作用的“链主”企业,并建立机器人产业链关键企业清单;四是加强企业服务,依托企业服务专员工作机制、服务专员信息化管理平台,推动智能机器人企业问题诉求分类高效闭环管理。

  为了将各项工作落到细处,东莞对“链主”“单项冠军”“小巨人”“新升规”智能机器人工业企业给予奖励。其中,对获认定省级重点产业链“链主”、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的智能机器人企业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30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的智能机器人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200万元奖励。

  七条举措

  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记者梳理发现,“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7条”通过支持科技创新、推动设备更新、培育优质企业、打造平台载体、打造应用场景、引育人才奖励、加强金融支持七个措施支持推动智能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

  在支持科技创新方面,东莞支持开展智能机器人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对创新联合体申报链条式集成攻关项目最高资助3000万元。对国家级、省级、市级智能机器人相关领域的制造业创新中心创新能力建设项目,东莞分别按不超过研发仪器设备及软件投入的40%、40%、20%给予一次性事后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分别为5000万元、1000万元、500万元。

  一套好标准是指引行动的“风向标”,标准化工作的水平,首先取决于标准本身的质量。因此,东莞智能机器人企业主导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市级地方标准,每项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30万元、15万元、10万元、5万元资助;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地方标准,每项分别给予最高50万元、8万元、5万元、3万元资助。

  大规模设备更新加速落地,不仅拉动了投资增长、促进了产业发展,更在释放内需潜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爸悄芑魅瞬荡葱路⒄?条”创新提出,对智能机器人倍增企业符合条件的省、市级技术改造项目资助比例在现行政策基础上提高3%,分别提高至不超过18%和13%。

  随着机器换人、数字化转型以及大规模设备更新的政策吹来,智能机器人也在东莞海量应用场景中“拔节生长”。为此,东莞鼓励建设机器人应用示范工厂,对认定为市级智能工厂的企业,给予一次性最高500万元奖励;对市级智能车间项目,按不超过项目设备、软件和技术投入总额的25%给予资助,单个项目最高资助200万元。

  为了真正留住人才,让人口“留量”变“红利”,政府通过各种举措“夯基垒台”?!爸悄芑魅瞬荡葱路⒄?条”支持符合条件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申报东莞相应人才引进补贴,对符合条件的智能机器人产业人才在落户、子女入学、医疗保障、住房保障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大平台建设

  抢占智能机器人赛道

  大平台孵化大未来,依托大平台生态势能,让东莞抢占智能机器人赛道更有把握。

  “智能机器人计划”“点名”松山湖、大岭山、南城、谢岗、滨海湾、洪梅、虎门、寮步等多个镇街(园区)。

  其中,在实施平台升级工程方面,“智能机器人计划”多次“点名”松山湖。包括明确建设一批机器人创新平台,支持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研究机构聚焦智能机器人关键共性技术,创建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同时,加快建设机器人综合测试平台,重点推动广东省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等单位在松山湖等地规划建设各类型机器人综合测试场地。围绕水上、水下、陆地、水陆两栖、低空等领域,建设一批智能无人终端测试场。

  除了松山湖国际机器人产业基地等机器人创新平台外,位于滨海湾国际开放创新创业社区的东莞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技术研究院被“智能机器人计划”纳入重点平台建设,将推动聚焦自动驾驶、智能机器人制造等行业场景,合作对接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等人工智能领域的头部企业先进技术平台、高校院所和多层次的技术研发人才,打通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领域基础研究和产业需求的关键环节,建设智能机器人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基地。

  据悉,当前,省、市力撑滨海湾打造AI领域的广东创新发展试验区、全国应用赋能示范区、具有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的世界级智能终端产业集聚区。作为AI技术落地的关键赛道,智能机器人产业发展也将加速优质创新资源、平台向滨海湾集聚。

  在配套政策上,东莞也真金白银推动智能机器人重点产业园区建设,对经认定的省级、市级智能机器人特色产业园,分别给予一次性最高100万元、50万元奖励。对现代化产业园内符合条件的智能机器人项目,按新建或扩建工业厂房实际投入不超过5%的比例给予资助,单个项目累计最高资助1000万元,项目设备和技术投入可申报其他专项资金。鼓励市属国有企业和镇属企业通过市场化方式,对新招引的智能机器人企业给予一定期限的租金减免或租金下调等优惠。

 ?。?span style="text-align: justify;">记者 叶永茵)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