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约高质量的茶,全国空降同城登录入口,附近品茶联系方式,初中生100元3小时电话

您现在的位置: 资讯 > 各界热议

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流向聚集明显

2024年01月11日 来源:南方+

[ ]

  以中心城市引领城市群发展、城市群带动区域发展,在区域发展战略与国家科技战略等多重作用下,京津冀、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三大区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断发展、突破、创新……三大区域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新进展如何?呈现出怎样的特色?

  报告显示,在科技成果的转化方面,京津冀地区的科技成果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而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成果转化率较高。

  在科技成果转化的方式上,粤港澳大湾区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为主,而京津冀和长三角则主要以技术转让、许可和作价投资为主。

  京津冀区域

  作为中国“首都经济圈”的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省和河南省的部分城市。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报告(2023)》相关统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京津冀三地均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三地的经济实力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2011年到2021年,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由4.4万亿元增加至9.6万亿元,增加了5.2万亿元。

  协同发展成效显著的同时,区域在协同创新上也同样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据《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23)》显示,三地在协同创新过程中,存在着创新梯度悬殊、核心城市与腹地城市创新互动不足的情况。报告研究发现,北京的科技成果主要流向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京津冀科技成果协同转化相对不足。对此,该报告也提出了四个主要的对策建议。一是多措并举、协同合作,助力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二是推动创新资源与科研成果开放共享,带动津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提升;三是提升科技成果对接效率,促进北京创新成果在津冀落地转化;四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基础能力建设,助力津冀产业优化升级。

  长三角区域

  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全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2022》报告显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指数较2011年增长了近1.5倍,年均增速达9.47%。2022年,三省一市相互间技术合同输出25273项,技术交易金额1863.4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0.3%、112.5%。

  当前,科技部与三省一市共同组建的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办公室也已实现实体化运作,并出台了共同体行动方案、联合攻关机制。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启用,长三角科技创新券在上海、浙江全域和江苏、安徽部分区域互联互通,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联盟、长三角科研院所联盟相继成立,长三角区域科技资源共享网络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生态日益优化。

  粤港澳大湾区

  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作为区域发展的核心引擎的粤港澳大湾区,承载着建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等重要使命。

  据《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3》显示,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持续活跃,2022年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和技术开发、咨询、服务6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的总合同金额为121.0亿元,同比增长9.8%。2022年,大湾区260家高校院所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三种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金额为10.7亿元,以技术开发、咨询、服务合同金额为110.3亿元,占整体合同总金额的91.2%。

  在科技成果流向方面,粤港澳大湾区也呈现了流向聚集明显的特点。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转化总合同金额排名前三的领域为“制造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分别为34,364.3万元、20,470.3万元、16,383.2万元,占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总合同金额的32.2%、19.2%和15.3%。

  相关报告内容显示,粤港澳大湾区越来越多的高校院所成立了适合自身特点的技术转移机构、组建了专职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不断趋向专业化。

 ?。ɡ丛矗汗壹际踝贫恐行?、人民日报、新华社、广州日报等)

扫一扫,分享到微信朋友圈